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130万志愿军,如何陆续撤出朝鲜?回国后如何安置?

2022-11-28 19:24:26 2216

摘要:1953年,中央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,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志愿军的撤军问题。这一年,中国和美国已经签署了停战协定,双方已经没有继续爆发大战的可能。但是,朝鲜战场上,还有130万庞大的志愿军军队,如果撤军工作做不好,不仅对不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,...

1953年,中央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,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志愿军的撤军问题。

这一年,中国和美国已经签署了停战协定,双方已经没有继续爆发大战的可能。

但是,朝鲜战场上,还有130万庞大的志愿军军队,如果撤军工作做不好,不仅对不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,也会影响中朝两国的关系。

所以,撤军的方案一定要尽善尽美,要考虑到这130万志愿军在国内的生活问题,同时也要提防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,要保卫我们的胜利成果。

这是一个大难题,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由杨勇上将提出的。

困难重重

杨勇上将是在朝鲜停留时间最长的将领之一,对于志愿军的情况,他比较了解。

所以,他提出了一个相对妥善的方案,那就是把这130万志愿军分成三批,逐步撤离。

其实,这也是针对我国在朝鲜战场上布置的三道防线,这是预防美国的关键。

杨勇

美国是一个狡猾的敌人,如果130万大军全部撤回国内,他们很有可能再次对朝鲜发动攻击,到时候,我国的东北边境也会受到威胁

所以,杨勇这个办法,是先让第一道防线的志愿军撤回来,随后,第二批志愿军顶上,第二批志愿军撤回之后,第三批志愿军再次顶上。

由此,形成一个时间差 让美国无从挑起战争,等到撤军完毕之后,朝鲜的局势也基本趋于稳定,美国就没有机会再下手了。

另外,这些志愿军回国之后,要为他们妥善地安排工作,继续留在部队服役的,可以分配到各个军区去,毕竟,这些经历过实战的老兵都是难得的人才。

如此一来,这些志愿军都有了好的去处,大家也就都能放心了。

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中央的同意,于是,撤军行动正式开始。

当然,真正执行起来,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,可以说,从1950年战争爆发开始,撤军就是毛主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难题。

志愿军是为了抗美援朝这个目的进入朝鲜的。所以,在战争结束之后,志愿军是没有理由继续留下的。

当然,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,大部分志愿军还是在战争后期继续留在朝鲜,并参与了很多朝鲜国内的基础建设工作,朝鲜人民也一直都记得这份恩情。

但是,在政治层面上,中国是否撤军,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。

毛主席认为,撤军这件事情一定是要尽快做,而且要做好,否则就会给美国留下攻击我们的借口。

而且,现在朝鲜战场上分布着各个国家的军队,中国一旦撤军的话,也会让美国的许多盟友选择撤军。

毕竟,这场仗打了几年,对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。而且,联合国军并没有取得想要的优势,现在,美国的各个盟友都有些倦怠正需要一个撤军的理由。

中国撤军,其他国家也撤军,美国在战场上卞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,同时,朝鲜也能够减轻压力。

但对于全部撤军这件事情,中国和朝鲜双方的领导人都是有些犹豫的。

关键还是在于美国的威胁,美国现在已经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南部,他们一旦采取行动,朝鲜好不容易迎来的和平,可能又将化为乌有。

所以,1953年之后,还有一大批志愿军始终留在朝鲜境内。

也正是如此,才终于断绝了美国的狼子野心。

正因为美国的威胁不容小觑,所以,中国不能轻易地提撤军一事,而朝鲜以及苏联也都不同意让中国完全撤军。

方案敲定

一直等到1957年,毛主席认为,时机成熟了,才对赫鲁晓夫和金日成提出,中国应该将军队全部从朝鲜撤离。

赫鲁晓夫当时赞同毛主席的想法,但金日成的态度却明显犹豫起来。

毕竟,这次战争的主场是在朝鲜,而志愿军又决定了朝鲜战争的胜利。所以,金日成希望志愿军能够再留一段时间。

事关重大,双方不得不仔细考虑。

毛主席对金日成讲了两个理由:

其一,现在大批的志愿军留在朝鲜境内,中国的军费开销实在太大了,长此以往,国家财政负担不起;

其二,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以往,朝鲜的军队建设大有成效,而美国,明显没有了继续战斗的欲望,所以,此时撤军是不会影响朝鲜安定的。

即便做最坏的打算,美国卷土重来,中国也可以再次将志愿军派过来。

毛主席说撤军,并不是冲动的想法。否则,早在1953年我们便采取行动了。

之所以等到1957年,正是因为这个时候,朝鲜的安定足以得到保障,所以,毛主席才决定将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进行妥善的安排。

而金日成则陷入了纠结。

一方面,他希望志愿军留下。因为,凭借当时朝鲜30多万人的兵力,很难应付大规模的战争,谁也不能保证美国下一步不会采取行动。

但另一方面,志愿军这样一支来自外国的军队,长期留在朝鲜境内,对于朝鲜的政治其实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,至少在金日成看来,这是对自己统治的一种威胁。

所以,金日成左右为难,然而,局势已经由不得金日成过多的犹豫。

1957年,金日成在和苏联代表谈话时,曾经抱怨过,如果中国志愿军一旦撤出,那么朝鲜也必将扩充军队,由此带来军费开支大幅度上涨。

但又考虑到政治上的不便,所以,金日成的想法是希望志愿军撤离朝鲜境内,但仍然留守在鸭绿江附近,以便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。

但后来,毛主席已经向金日成做出承诺,一旦爆发战争,中国依旧会为朝鲜提供无私的援助,这让金日成吃了定心丸,他终于开始认真考虑志愿军完全撤离之后的事情。

金日成在随后写给毛主席的信中说道:

“……关于撤回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建议,可大张旗鼓地用来向美国施压,逼他们从南朝撤军。所以,如果中国朋友同意的话,那么我们应该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,要求将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,并致信联合国要求把美国军队撤出南朝鲜。”

但一个星期后,金日成又担忧由朝鲜直接发布撤军声明的话,会让中国志愿军显得名不正言不顺,甚至会被美国污蔑为侵略军队。

所以,随后金日成又给毛主席写信,认为也可以由中国先向联合国提出撤兵的要求。随后,两国再共同发表决议。

毛主席明白金日成的顾虑,在研究了两套方案之后,毛主席认为,第二套方案虽然充分地考虑到了中国的立场,但是很容易忽略朝鲜在其中的作用。

不管是出于两国之间的友谊,还是出于国际间的准则,还是第一套方案更为可行。

就这样,双方基本上按第一套方案向联合国提交了申请,而且,出于安全考虑,中国也尊重金日成此前的意见,将大部分撤回的志愿军仍旧留在东北边境。

在随后与苏联的信件中,周总理又总结了这次撤兵带来的几大好处:

“可以推动若干国家要求撤退其在联合国军中的部队,使美国陷于孤立;有利于美国向李承晚施压要求其裁军;朝鲜人民军接防三八线后逐渐可以熟练起来;也不必担心朝鲜的安全,因为撤回的志愿军将留驻在鸭绿江边,万一有事, 随时可以过江抗击敌人。”

依依惜别

1958年3月10日,杨勇等人组织了第一批志愿军的撤离工作。

这一批撤回的志愿军,其实也正是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前来支援朝鲜的人,如今,他们可以光荣地回到祖国了。

在出发之前,杨勇给部队下了命令,一定要严守秘密,不管是关于这次撤军的具体行动事项,还是对于回国之后各自的去向,都不能对任何人透露。

毕竟,此时停战协议签署仅仅四年,我们要随时做好应对新战争的准备。

在大体的安排上是这样的,第一批撤回的部队,如同毛主席对金日成承诺的那样,驻扎在东北地区,以便随时迎战。

而第二批撤回的部队,分配到华北地区,第三批则分配到四川等地。

要回家了,所有的志愿军都非常高兴,但同时又有些不舍。

他们在朝鲜已经生活战斗了许多年,和这里的人民早就亲如一家了,所以,分别的日子,眼泪是少不了的。

离开的那天,志愿军去了几个地方。第一个去的就是朝鲜境内的烈士陵园,这里埋葬着无数来自中国的年轻战士,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属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上。

大家十分郑重地带来花圈祭品,放在战友们的坟前,和他们告了别。

随后,志愿军们又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在山坡上种下了5000颗小树苗。

在种树的过程中,许多朝鲜百姓都忍不住哭了起来,他们实在舍不得志愿军离开。

战士们只能不住安慰着,大家又纷纷交换着信物,来纪念这段可贵的友谊。

随后,不少战士用利用最后的时间,帮助附近的朝鲜百姓修了房子、修了路。又把营地打扫得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。

等志愿军排好队伍,准备出门的时候,出口已经被赶来送别的朝鲜百姓挤满了,他们手里都拿着自家的特产,纷纷往志愿军手里塞。

还有人学着中国的习俗,放起了鞭炮,来欢送亲人,当地政府也在火车站拉起了横幅,横幅上写着:“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建立的伟大功勋,在我们祖国历史上永放光芒。”

当火车开进属于中国的车站,志愿军们都忍不住欢呼起来,而车站里也早已挤满了前来迎接志愿军的群众。

志愿军们一下火车,群众就涌上前来,大家欢欣鼓舞,团圆的日子,他们都等待了太久太久了。

守候在车站的人群久久不愿意散去,大家围在志愿军的身边,又哭又笑,激动的心情怎么也控制不住。

第一批志愿军终于回来了,周总理、彭德怀、杨勇等人自然也非常高兴。

杨永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了,这些年里,他陪伴志愿军这支队伍走过了无数的风雨。

如今,也能给这段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杨勇对周总理提出,希望能够把最后一批撤军的时间定在10月25日。

这个日子对志愿军来说很有纪念意义。因为,当年第一批志愿军也是在10月25日进入朝鲜作战的。

到1958年10月25日,正好是八周年,周总理欣然同意了杨勇的提议。

而杨勇也决定跟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,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。

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的时候,朝鲜国内欢送的境况空前盛大。

杨勇将军至今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,每到一个车站,便有无数的朝鲜民众守在火车前,诉说着自己对于志愿军的感激。

光荣归来

这让杨勇感慨万千,原本,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,素不相识。但是,一场战争让他们产生了联系,并由此,成就了一段万古长青的友情。

战争带给了所有人惨痛的回忆,但这段友情,却是不可磨灭的财富。

火车到达东北之后,杨勇见到了自己的小儿子。

这些年来,杨勇一直在朝鲜作战,和儿子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,孩子第一次说话、第一次走路……这些事情,杨勇都没能参与。

孩子对爸爸是陌生的,能认出爸爸还全靠之前看过照片,看着眼前尚且年幼的儿子,杨勇泪流满面。

战场越是残酷,人就越会想家。在朝鲜,杨勇是所有人的大家长,可是,他却不能顾及自己的小家庭,如今,他也终于能够放下手中的事务,好好陪一陪儿子了。

当然,对杨勇来说,休息的时间总是很短暂,回国之后,杨勇很快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之中。

因为,对于志愿军的具体安置,仍然是一个大工程。

虽然志愿军分散到了各个军区,但这些人之后具体要做什么工作,要肩负怎样的任务,依然是杨勇要操心的问题。

多年相处,杨勇看待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,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。所以,他发自内心地希望,这些志愿军都能有一个好的前途。

因此,他几乎事无巨细地操办了这件事情,不管是继续留在部队的,还是选择退役的,都尽量给他们做最好的安排。

多数志愿军依然去往战斗岗位,小部分前往文工团、医疗队等,另有一些被分配到地方政府工作。

当然,其中也不乏低调回乡,隐姓埋名,不希望麻烦国家的英雄,他们的故事直到多年后才被人们发现。

130万志愿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回到国内,并得到妥善安置,这是一个奇迹,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。

但是,志愿军就是做到了。因为,这始终是一支团结的队伍,从上到下,所有人都把国家放在了第一位,国家哪里需要,他们就愿意奔向哪里。

所以,在战场上,他们无往而不胜,回到国内,他们依然是祖国的栋梁。

志愿军回来了,但属于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,无数的志愿军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抗美援朝精神,直到现在依然在军队之中流传。

参考资料:

田武雄《同声异气: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》

军事科学出版社《抗美援朝战争史》

姜峰《杨勇将军传》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